专业号

简介


草海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乌蒙山脉腹地,位于贵州省西北边缘,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侧,湖面海拔2171.7米,北纬26°47′32″~26°52′52″,东经104°10′16″~104°20′40″,面积96平方公里,其中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,涉及18个行政村99个村寨,共9万余人。草海因水草丰茂而得名,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高原淡水湖泊,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岩溶构造湖,八大鸟类保护区之一,全球十佳湖泊观鸟区之一,素有“高原明珠”之称。
草海是完整的、典型的喀斯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,被列为Ⅰ级重要保护湿地,是我国特有的高原鹤类——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。其生物资源丰富,有生物物种1939种,鸟类有228种,以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多达10余万只。据2015年元月2日最新监测数据,在草海越冬黑颈鹤1868只,灰鹤738只,斑头雁4038只,赤麻鸭4098只,再创历史新高;水生植物涵盖沉水植物、挺水植物、浮叶植物、漂浮植物4个类型,覆盖度达80%以上。因此,草海被称为 “鸟的天堂” “水下森林”、“物种基因库”和“露天博物馆”。 
草海形成于15万年以前,在距今3000多年前古草海曾一度干涸成盆地。公元1857年即清咸丰七年七月,“落雨四十昼夜,山洪暴发,夹沙抱木”,把盆地大部分落水洞堵塞,水淹盆地,形成南北两海。公元1860年即清咸丰十年,又“水忽大涨,两海逐成一海,名曰草海”,面积达45平方公里。1958年,为得到更多耕地与消除水患,开始了排水造田,使草海水域面积减少到31平方公里。1972年再次进行大规模人工排水,水面仅存5平方公里和部分沼泽地,对周边气候产生一系列恶性效应。198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草海水域,1982年水面恢复到25平方公里,1985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,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同年,国务院总理李鹏将巨幅中国画《草海复苏》作为国礼,赠送给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,使草海享誉中外。
     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      京ICP备08001700号
      基于E-file技术构建